A.阮朝简介
越南最后一个王朝是阮朝,阮朝在越南历史上极为重要。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Đại Nam/大南)。
阮朝前身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于1558年至1777年,而后于1802年,灭西山朝正式建国,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后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岛的崛起紧密相关。
阮朝,自从1802年建立以来,就创建了越南封建王朝的巅峰,前四位皇帝分别是:
- 世 祖 阮福映 1802年-1819年在位,年号为嘉隆
- 圣 祖 阮福晈 1820年-1840年在位,年号为明命
- 宪 祖 阮福暶 1841年-1847年在位,年号为绍治
- 成 祖 阮福时 1848年-1883年在位,年号为嗣德
除了历史之外,越南阮朝的避讳和宗室命名制度也让人好奇。因为阮姓是越南第一大姓。虽然阮在中国是很少见的小姓,可是在越南是天下第一大姓,越南近半数人姓阮姓,如现在越南9千5百万人口,阮姓就占了38.4%,将近4成的比例,而第二大姓陈姓只占比为11.1%,第三大姓黎姓则只有9.5%,与阮姓相比简直太少了。
B. 命名制度
阮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558年至1945年)为君王,子孙众多,为了避免家族中的等级混乱,阮氏君王给他们的后代命名和中间名的原则。许多人,甚至是皇室的人,都对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感到困惑。
中间名是明命皇帝提倡的,适用于绍治以后的20代。根据铜书上的铭文,这是嘉隆皇帝的旨意。
一、明命皇帝及更早的后裔
包括九代郡王的后裔,嘉隆皇帝的兄弟和明命皇帝的兄弟。
仙王(1558-1613)来自北方,姓阮,即阮潢。相传,他妻子梦见神给了一张纸,上面写着Phuc(福)这个字,很多人建议给孩子取 Phuc 这个字,她却说:“如果给孩子起这个名字,只有他会享受幸福;如果用“Phuc”作为中间名,那么每个人都会享受幸福”。她给儿子起名叫阮福源,阮氏去了南方为郡王,从那里开始改名阮福。从阮福源到明命皇帝,每个人都姓阮福(明命皇帝就是阮福膽)。姓阮福和明命皇帝的九代郡王的后裔被皇帝命名为尊室。 尊室的女儿是 尊女。
留在北方的阮潢其他儿子的一些亲属(作为人质)改姓阮佑。
二、 明命皇帝的后裔
明命帝下令为自己的20代后裔编写“帝系诗”,要求直系后代的命名采用以下排行:
绵洪膺宝永
保贵定隆长
贤能堪继述
世瑞国嘉昌
例如,明命帝的儿子绍治帝叫阮福绵宗,名中有“宀”部;孙子嗣德帝叫阮福洪任,名字里有“亻”部,以此类推(绵+宀,洪+亻,膺+礻,宝+山,永+玉,保+阜,贵+亻,定+言,隆+才,长+禾,贤+贝,能+力,堪+才,继+言,述+心,世+玉,瑞+石,国+火,嘉+禾,昌+小)。
皇帝的女儿是皇女,当被册封就成为公主并拥有自己的名号。例如,贞慎皇女(绵审的妹妹)被册封为赖德公主。
皇子的儿子是公子,公子的姐妹是公女,公子的儿子和女儿是公孫女,公孫的女儿是 公曾孫女,再下一层是公玄孫女。但为了简单起见,下几代只称孙女。
三、 明命皇帝的兄弟的后裔
明命皇帝有一个哥哥(皇子景)和九个的弟弟(都有后裔),这些人都是皇帝的近亲。为了与其他尊室(九位阮王的后裔)区分,明命皇帝下令为他兄弟的20 代后裔制定了10课“藩系诗”,每课有20 个单词作为 “尊室” 之后的中间字母。几经修改后,于明命四年(1823年)四月正式颁行。藩系行辈仿效明朝皇室,以藩系诗作上一字之据,下一字则取五行为偏旁,以土、金、水、木、火为序。
藩系诗自从颁布后,又因避讳等原因多次修改,以下列出明命四年颁行版和保大末年的修改版。
1. 英睿系
美丽英强壮
联辉发佩香
令仪崇巽顺
伟望表谦光
2. 建安系
良敬安仁术
攸行率义方
融怡相式好
高宿彩为章
3. 定远系
靖怀瞻远爱
景仰茂声华
俨恪由衷达
连忠集吉多
4. 延庆系
延会丰亨合
元逢泰朗宜
厚留成秀妙
衍庆适芳徽
5. 奠磐系
信奠思维正
诚存利建贞
肃恭全友议
荣显袭卿名
6. 绍化系
善绍纯循理
闻知在敏求
凝麟才至乐
迪道允孚休
7. 广威系
凤符征启广
金玉卓标奇
典学期加志
教彝克自持
8. 常信系
常佑遵家训
临庄粹盛恭
慎修弥进德
受益懋新功
9. 安庆系
钦华称懿范
雅止始弘规
恺悌滕勤誉
眷宁共缉熙
10. 慈山系
慈采扬琼锦
敷文蔼耀彰
百支皆辅翼
万叶效匡襄
四、 一些功臣后裔的姓氏
1593年,阮潢带着孩子们向北方帮助黎帝和鄭王,回到南方,为了得到鄭王的信任,阮潢让公子海(第五)和孙子留在北方。这些人的后裔后来取了中间字母为 佑 (阮佑)。 至于公子洽和公子澤的后裔因参与国事,后来改姓阮顺。
刚开始来到顺化,跟随阮潢的著名神中有莫景貺。 后来,莫景貺 的儿子莫景荣 娶了 玉莲 公女——阮福源的女儿,后来姓氏被改成了阮友。
东都阮喬功勋卓著,受到阮福源的尊崇,娶了玉鼎公女(第三),后裔名人辈出。 明命帝元年(1820年),明命帝让他家族改姓阮久。
上面提到的阮佑、阮友和阮久这些姓氏被皇帝称为功姓。 现在功姓有许多后裔。
C.阮朝的避讳
- 避讳是历史上,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等贵人的“名讳”的一种习惯,通常只限于君主、尊长等贵人之本名,字号的避讳则较少见,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主、尊长等贵人的名讳一律要回避,可以用其他字代换,或是刻意将该字缺笔;取名时,不能取他们的名讳中字甚或同音的字;否则,可能触犯大不敬之罪。
- 越南的避讳,最早见于陈朝时期。1232年(建中八年),陈太宗下达避讳的命令。为了避陈朝皇帝祖先陈李的讳,陈太宗下令将全国的李氏全部改为阮氏。
- 阮朝前4位国王在位期间,避讳的纪律非常严格和专横
- 在越南避讳方有法改字、空字、缺笔、拆字。还有一种被称为变音的避讳方法,即将皇帝名讳的读音改变,与需避讳字的同音字也随之变音。变音这种避讳方法为越南特色。
- 嘉隆王时期的避讳
1802年嘉隆皇帝-阮福暎刚登基时,立即在全国颁布禁令,禁止任何人说或读他的名字(Ánh),而必须读为 “Yếng”。 甚至连幼时名字,如Chủng(種) 或 Noãn (暖 ),也得变音而读。
阮福景皇太子在阮朝建立之前就去世了,但他的父亲嘉隆仍然要求将“Cảnh”这个词读成“Kiểng”。 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时至今日,很多地方仍保持这种读法。
嘉隆也忌讳皇室成员的名字,就连新婚的15岁儿媳(胡氏华 – Hồ Thị Hoa)的名字也必须回避。 因此,一系列的地方不得不改名,例如清华镇改成清化镇(现清化省)。
2. 明命王时期的避讳
明命六年(1825年),避讳令明确规定,凡触犯法律者,法律将视情节重罪轻罪。 哪些与阮帝名字有关之词成为全国必须回避的国讳。 在明命帝宣布《明命御制诗》后,一位皇帝具有五个名字,包括:
1- 名字:俗名,父母在出生时起的名字。
2- 御名:他成为国王时的正式名称来自金书。
3- 年号:王朝的名称。
4- 谥号:死后祭祀时所赐的名称。
5- 庙号:帝王去世后,后人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其中,姓和名字都是重讳,绝对不要使用和称呼。 新王即位时,礼部要查遍全国各地,凡是与王名吻合的地方,都必须立即申请变更。
3. 阮朝有多少禁忌令?
根据其余40条禁忌令的文件报道,有531次/字已在各种禁忌形式下禁忌。 在越南中世纪历史记载的禁忌令有40次颁布,仅阮王顺化朝廷就占了22次。
例 如:
- 郑阮纷争时期,南方的阮主政权为避端郡公阮潢的讳,将“潢”字为国讳。其做法就是在其统 治下的南方强行改变需避讳字的读音,而且与 “潢” 读音相同的字也要改变读音。比如,将 “黄” 姓的读音由 “Hoàng” 改变为 “Huỳnh” ,而郑主政 权统治下的北方则仍保留“Hoàng”的读音不变。 这便是造成如今越南南方与北方的 “黄” 姓读音不 同的原因。
- 越南语中的“承”“案”“示” 等字,按现代越南语汉越字的读音规则为“thừa”。 其实,这是因避讳而改变读音后的结果“承”字 据《广韵》属“署陵切”,按照越南语汉越字的读 音规律应为“thằng”陈朝为避上皇陈承的讳,将 这些字的读音改变为“thừa”沿用至今。
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读音已经习焉不 察,很少有人探究其本来的读音。但是郑纷争时 期,南方的阮主政权颁布的不少“国讳”改变了读 音,而郑主政权统治下的北方则仍保留读音不变, 于是便造成如今越南语中有些字南方与北方读音不 同的现象。上文提到的“黄”姓南北方读音不同就 属这种情况。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如:
- “仁”字为仁郡公 (谥仁昭王)阮福澜的爵号 用字,南方为避讳改变读音为“nhơn”,而北方则 读“nhân”。地名 “Quy Nhơn (归仁)”即由“Quy Nhân”改变读音而来。
- “勇”字为勇郡公谥勇哲王阮福濒的爵号 用字,南方为避讳改变读音为“dõng”,而北方则读“dũng”
- “义”字为弘义王 (镒英宗孝文皇帝)阮福泰的爵号用 字,南方为避讳改变读音为“ngãi”读音近似于“隘”), 而北方则读”nghĩa”地名“Quảng Ngãi (广义)”即由 “Quảng Nghĩa”改变读音而来。
此处所列举的越南史的表现形式仅是其概 略,具体情况要复杂得多。
当然,有时避讳也有特殊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避讳制度在很多方面都 造成了许多不便,有时会造成一定混乱,其中因避 讳导致的地名变更尤需关注。但与此同时,它也有助于使越南语更加丰富。(完)